星星問 陳國邦 Power

撰文:譚嘉怡 攝影:陳永樂 美術:曾永逢

某個晚上,媽媽一邊看《大太監》一邊說道:『陳國邦個樣真係好乞人憎!』

然後記者仔細地研究一下彭三順(陳在《大》劇的角色)的每個表情,面對眼中釘李連英時的囂張跋扈;面對親舅父陳福時的既敬且畏;面對微不足道的姚雙喜時的恃強凌弱,還有那些深深不忿、咬牙切齒的表情,固然到位,但最讓人深刻的還是,在這些奸人會做、壞人會做、衰人會做的表情以外,他沒有忘記彭三順的真實身分――太監。

在每個表情及動作中,他都投放了不同程度的陰柔,時刻在提醒自己、提醒觀眾「我,彭三順,是一名太監!」

從接到這個角色開始,他早知道彭三順給他的發揮空間很大,但是經歷過在《紫禁驚雷》中努力演好康熙,最後只得到零聲迴響的失望,剩下的只有平常心。直至劇集播出後第三天,他開始接到傳媒邀約訪問的電話;朋友開始告訴他很多人在談論彭三順; tvb.com 上出現了一個「請支持陳國邦-彭三順打氣區」;他更成功入圍本年度《萬千星輝頒獎典禮》的「最佳男配角」。

這一次,他終於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彭三順帶來的威力,不說不知,在網上看到陳國邦的個人網頁,英文名欄目上,正好是Power,真有意思!


太監也是人



《大太監》中處處針對李連英,劇情發展下去,二人將化敵為友,證明三順本性不壞。

要選《大太監》初段「最讓人討厭的角色」,·應該沒有人能贏得過彭三順。欺善怕惡、心胸狹窄、狐假虎威、生性涼薄·簡直是人見人憎。沒有彭三順上身的陳國邦說:「以前觀眾的憎,是會在街上鬧你,現在的憎,是會告訴你:『我好憎你,但你做得好好。』」就如在tvb.com中看到的評論:「睇見三順打雙喜好鬼憎佢,陳國邦演技真係好精采!」、「支持陳國邦!佢做得好好!佢衰得嚟好鬼cute!」被罵同時被讚,現在的觀眾其實相當理智。

太監角色,曾出現在不少劇集中,就如陳國邦所言,大家對太監的一般印象,都是從以前的電視劇、電影,不同演員的演繹中取得。這一次彭三順能觸動大家,不是太監本身,而是陳國邦的演繹方式。「在我的想法中,太監也是普通人,一樣米養百樣人,就算生活環境和成長背景有多相似,但兩個人就是兩個人,可以完全不同,太監也一樣。」在演繹彭三順時,他也是循著以前看過的電視劇或電影中的太監形象作出發點去演,只是程度上有減弱。

陳國邦強調,其他演員演的太監,只是處理角色上手法不同,大家還是為了造部劇集演繹不同情景和事件,沒分彼此。「演戲,不是說一個人演得多好就可以影響整部戲,當然,一部劇集中,如果每一位演員都好勁,當然開心,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心演好角色,或者是有能力演好角色,退而求其次,如果圍繞身邊的對手都好勁,才能造就出成功的演出。演繹彭三順時,我也要融入大環境,例如我看到某些演員在某方面選擇了不太強的演繹方式,如果我在創造角色時決定在同一方面有一個太強的方式,我便要調整,如不是,我想出來的效果會被罵多於被讚。其實在創造彭三順之初,我己為角色訂下一個調子,例如說話語氣、表情、走路姿態,然後在不同場口,把不同部分放大縮小。」

因為接近台慶頒獎典禮,陳國邦順理成章被大家看好可奪得「最佳男配角」,他說,彭三順會否成為他事業上的一個轉捩點,還是未知之數,但這次卻肯定是一個機會。「就角色而言,彭三順是我入行至今,在我身上得到最大迴響的角色。一直以來,大家對陳國邦的演技評價都是中上的,之前演得好,會有人留意,也有人找我做一、兩篇專訪,但這次劇集播出了10集,我已接受了超過10個訪問。」訪問期間,陳國邦不時提到網上評論,原來,從前的他很少留意這些評論,直至今次因為太多人跟他說網上很多人讚他演得好,終於撩起他的好奇心。「之前的《紫禁驚雷》都試過上網找評論,因為我自問我把康熙這角色演得很好,而且演得很開心,可以演康熙喎,當然想有更多迴響,這不只是很多有名演員演過的角色,他本身也是一名在歷史上評價很高的名君,可惜那次上網找了一整晚,只有一、兩篇討論,有點失望!不過這些失望,在過去廿多年間已經歷不少。」

演戲演到老

一聊到演戲,陳國邦拋出很多理論性的東西,完全切合他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畢業的出身背景,他認為理論是十分重要。「入讀演藝學院前,我對演技的看法跟大部分觀眾一樣,認為是天賦不是學問。直至我真正接觸演戲,在學習過程中我慢慢覺得它是一門學問,當你把一樣東西當作學問,它背後的理論或原則,便變成很重要。像數學和科學一樣,如果不清楚數學的根基和理論,很難更進一步。」


21歲的陳國邦在電影《壯志雄心》中首度登場,青澀稚嫩。

《紫禁驚雷》的康熙是他演過得角色中最喜歡的一個,可惜去年播出時,他的演出未能造成像彭三順般大迴響。

他視King Sir為師傅,感謝他從谷底中把他拉上來,12月,二人將會在《相約星期二》中再次合作。

4年的演藝訓練,讓他知道一些理論的基礎和方法,在實踐過程中再作一些篩選或強化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路向方程式,更容易達到效果。「經驗和理論同樣重要,但如果沒有理論作扶持,可能要走錯很多路。」他以演悲情戲作一個例子,不同演員會透過不同方式作為刺激情緒的觸發點。「這叫emotional memory,我習慣用音樂去觸動情緒,我喜歡聽盧冠廷先生的歌,他的〈過路人〉、〈拾荒者〉很容易讓我的情感變得平靜和憂鬱,想快樂時會聽〈快樂老實人〉或〈深山行〉。

從過去的廿多年演戲生涯中,陳國邦早已從累積經驗中排除了某部分東西也強化了某部分東西,從而衍生出屬於他自己一套的演戲論理,除了用於自己身上,也透過教育工作,傳承至下一輩。兩年前,他以客席教師的身分,在香港演藝學院School of Technical Arts的編劇及導演班任教。「是一位導師透過朋友找我的,在他們的方向,不論是一名導演或編劇,都希望增強他們對acting的認識,從而在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可以做到相得益彰。」陳國邦說,要他在短短時間中,把廿多年演戲經驗及4年所學的傾囊相授,是絕對不可能的事,他能做到的,是盡量在三十小時內,以一個簡化的形式及一個正統的途徑,告訴大家演技是一門甚麼學問。

05、06年,陳國邦曾想過放棄演藝工作,他說:「像一名文員初入職時便被老闆讚賞說會給你升職,如是者一年兩年,老闆繼續讚你,但再過多十年八年仍然在等,這時候,便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·,這種心態的形成,不是一朝一夕,或者我也算幸運,竟然十多年後才累積到這種情緒。」當時他想過轉行,他想最少金錢上得到的回報會更大。「一個現實的問題,藝員的收入跟知名度是掛鉤的,一名當紅藝員不會三餐不繼,也不會有一名從事幕前的人賺到很多錢而你卻不認識他是誰。」後來他重新檢視自己、認識自己的興趣,為何要考進演藝學院?為何要演戲?『如果這個行業不能餬口,多大興趣也沒用,既然這工作能提供我正常生活,加上在那時候,鍾景輝King Sir跟我說的一番話,重新燃起我對演戲的熱誠和找回初衷。而且我不下一次跟自己說過,希望演藝工作能陪伴我一生跟它走到老、像胡楓先生、關海山先生、鍾景輝先生、余子明先生,他們是我的目標,我希望到6、70歲,大家仍然在電視、電影、舞台看到我的身影。」

天性最重要

現時在陳國邦身上的最大焦點,很多人會覺得是彭三順,但在他的角度,他卻認為女兒陳禛才是大家的焦點,甚至蓋過彭三順。「就像剛剛碰到兩名村民,他們第一句不是跟我說有看《大太監》,而是問我的女兒好玩嗎?他們在教導我怎樣湊女。」現時,女兒是他的焦點,但原來,從跟太太羅敏莊(MiMi)交往開始,他沒想過要小朋友,地球的資源畢竟有限,但人卻愈來愈多。就香港而言,我們出生那年代,只有三,四百萬人口,現在則接近八百萬,到小朋友出身時,可能已過千萬人口,生活空間和生活只會愈來愈辛苦。」香港教育制度的亂和社會風氣,也是讓他卻步的原因。 「我贊同小朋友要保護,但有些法例卻很踩跦界,現在體罰小朋友。他們可告父母,我不是說要體罰我的小朋友,但回看我們小時候,有些道理是聽不明的,就算是成年人也不是個個明白道理,有時候我們是需要一些強硬的手段去教育小朋友。」他說,小時候的他也被父母打到屁般開花,但他感謝父母的適量體罰,才有今天的陳國邦。

雖然對社會對整個世界有不少質疑和擔憂,但陳禛既然已闖進他們的生命,他們當然要扛起父母的責任。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,我妹妹18歲便誕下我的外甥,大家可以想像,一個18歲的媽媽沒可能教好他的兒子,我很了解我妹妹也看著外甥成長,他今年14歲但他天性很好,早前我爸爸心臟病住院,他每天放學後就跑到醫院陪外公,從探病時間開始到結束,他一直坐在那裹,有次我看到他在那裹睡看了,我很感動!」陳國邦說,有天他的妹妹跟他聊起跟兒子的關係,甚至感動得落淚。「那次妹妹不舒服,家中的洗衣機剛好洗完衫,我外甥跟我妹說:『媽咪你不舒服,我去晾衫啦!』行了幾步,他回頭跟我妹說:『為何我要對你這麼好?』那時候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太好的,不過現在他們的感情像朋友一樣。」所以他和太太很相信天性,希望引領陳禛向著一個宏觀的人生方向走,人格品行比任何東西更重要。

相對於彭三順,陳禛這個名字,在訪問中出現的比率更高。
因為每談到女兒,陳國邦都會直呼她的名字,陳禛!
「名字一早已改好,她還在MiMi肚中的時候,我們已這樣叫她。」
新任父母,面對新生女兒,很多人都會表現得超級緊張,陳國邦說:「我們正在學習放鬆自己,讓她不怕陌生人,甚至讓她習慣在自然聲響、人聲下入睡。」
所以,只要親朋戚友友要求,他們都樂意把陳禛交到對方手上。
「當然,我們還是會忍不住用眼『射』住在抱她的人,看看她的頭有否仰得太後或怎樣怎樣,但我們要學習控制自己不要太緊張,盡量放鬆,這是我們作為父母要上的第一課」
然後記者想起,有些新生父母會緊張得,只差在未要求探訪的朋友沐浴更衣全身消毒再穿上保護衣,才可親親baby。
過於緊張,有時候只會適得其反。

2012/11/25 TVB週刊 #807